Education 29

蜂巢思維讀後心得:真正強大的組織,不靠權威,而靠「蜂巢式運作」

最近在通勤時讀完《蜂巢思維》,感觸很深。

書裡提到:真正靈活、有韌性的組織,不像金字塔,也不像扁平組織,而是「蜂巢」——一個靠連結與信任、分工與自律、透明與回饋運作的生命體。

他們不靠一個英雄,而是靠集體的智慧,從九大蜂巢法則裡不斷演化。包含「模式合法則」、「角色法則」、「連結法則」、「行動法則」……

每一條都像是我在輔導企業內訓時,反覆遇到的真實場景。

🔹 我的職場反思|培訓設計

在顧問與培訓案件中,我常遇到的挑戰:部門協作不流暢、跨組溝通卡卡、個人孤軍作戰無法突破。

而對應到這本書,如果設計「蜂巢式流程」 —— 小組討論、深度互動、共創規則,營造起社群文化後,才發現學員反應截然不同。大家開始主動投入、提出問題、互相支持,整個氣場變得更有韌性和活力。

🔸 我的職場反思|顧問現場

我曾進入一家醫療設備業,協助他們進行運營與行銷策略的優化。

他們最大的痛點不是資源不夠,而是——
「PM、行銷、工程部門,彼此不知道對方在幹嘛。」

不是沒有會議,是沒有「連結」。
不是缺少 KPI,而是缺乏共同語言與默契。
不是沒人負責,而是沒有形成「蜂巢式角色合作」
——每個人知道自己怎麼貢獻、怎麼支援別人,也怎麼被這個群體支撐。

而當我們導入共同目標、清楚分工、跨職能任務設計,然後用數據追蹤行動與調整策略後,組織竟然開始「活起來」了。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想要跟張敏敏老師更精進學習OGSM。

因為幾次顧問導入的經驗,發現OGSM真的可以協助跨部門協作。

🔸《蜂巢思維》提醒我

真正的高績效組織,不是靠一個人做最多、最久,而是打造出一個能夠「持續自動化進化」的運作節奏。

❝ 真正的領導力,不是決定一切,

而是創造出讓團隊能自己做出好決定的環境。❞

📌 想留下一些提問,也給你參考:

  • 你的組織裡,有沒有讓人「自然連結」的工作節奏?
  • 個人知道自己的「角色定位」嗎?還是常常彼此踩線?
  • 如果你不在場,這個團隊還能繼續運作嗎?

如果你正在帶一個團隊、經營一個部門、規劃組織變革,這本書會給你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。

一起用《蜂巢思維》,讓組織真正「活」起來。

Brand Identity Matrix
Marketing Mi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