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iwan Mountain

造山者觀後心得:不是因為夠強才開始,而是開始才變強

昨天因為靖雅議員的邀請,得以跟樂樂一起觀影《造山者》。
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,我腦中還迴盪著映後蕭菊貞導演的那句話:

「我們現在,還有造山者的精神嗎?」

這不只是一部講述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從無到有的紀錄電影,更像是一封寫給這塊土地的情書——關於信念、專注、決策、孤獨、遠見與願景。

我特別喜歡它的英文片名:《Chip Odyssey》。Odyssey 是奧德修斯返鄉的長征,是關於迷航與堅持。就像那些科技人從 RCA 學習回台、一路跌跌撞撞、一步一腳印地開創護國神山。

這些日子,我正在重新聚焦講師、顧問與教練工作的方向,看完這部片,有很多點都讓我特別有感。

1️⃣|你沒有參與過的,也能成為你參與其中的時代

電影裡,那句:「我們希望台灣趕上美國,台灣要強大。」說得樸實,卻擊中人心。
他們不是為了被記住而行動,而是為了不辜負國家的期待、不辜負人民的希望。

👉🏻 對我們來說,可能沒能參與過護國神山的崛起,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專業中,成為下一個「微型造山者」。

👉🏻 產業的累積、品牌的厚度、專業的養成——時間就是最重要的複利。

2️⃣|看見願景,就能忍住當下的苦

那時的參訪RCA團隊成員,每天只能花 18 美元,一個麥當勞套餐都吃不起。為什麼還願意堅守崗位?

因為「知道為什麼」。

👉🏻 在這個世界,我們可能也有不被看見的時候、收入不穩的時候、懷疑自己的時候。但如果清楚知道自己的 為何,就有力氣熬過任何。

3️⃣|好的定位,是走得遠的起點

張忠謀一開始就定位台積電是「技術領先者」,不是便宜取勝,不是搶快,
他明白:「我們不做產品,但我們做產品裡最難的一部分。」

對職場工作者與品牌主來說,起點的那個定位,就像你對外宣稱的第一句話。如果你自己都模糊不清,就別期待別人理解你、選擇你、記住你。

而當定位清楚,除了知道要做什麼,更重要的是,你會更清楚知道不做什麼。

👉🏻 品牌也好,職涯也好,最怕的不是資源不足,而是定位不明。

👉🏻 當你連自己是誰都不確定,別人怎麼可能記得你是誰?

4️⃣|選擇自己相信的長路,而不是最短的捷徑

VLSI 計畫,是個無法短期獲利的科技賭博案,但台灣選擇「技術要生根,要是自己的」。

IBM 希望台積電放棄研發以換取合作,但 TSMC 選擇拒絕。
當時的選擇,是一場看似愚蠢的「放棄眼前機會」,但正是這個選擇,讓它日後成為世界第一。

👉🏻 在做人生的選擇或是品牌運營上,短期內最吸睛的選項,未必是對的路。
你是要被看見,還是被記住?
你是要流量,還是影響力?
你是要賺眼前的利益,還是追求更大的價值?

5️⃣|逆風的關鍵,是你敢不敢再重押一次

2007 年iPhone 橫空出世,大家以為前景一片看好。
沒想到 2008 年金融海嘯,台積電很多人以為要保守,但張忠謀回鍋後卻做了一個反直覺的選擇

不是縮減支出,而是大膽加碼資本支出,準備迎接智慧手機時代。

👉🏻 低潮的時候,是該準備升級的時候。再精準地砸下去、升級自己、搶佔下一個高地。
👉🏻 回頭想想,自己這半年在能力投資、課程開發、顧問深耕上,也是在「逆風升級」。

過去半年,精進講師、顧問和教練的能力,大做投資進修、也對一些選擇say no、想辦法更專注,真的心有戚戚焉。

6️⃣|我們不是沒有選擇,而是太少專注

台積電到今天,仍然是一家「只做晶圓代工」的公司。聚焦、極致,是它的成功密碼。

👉🏻 想問問大家,回頭看自己的品牌或是職涯,你正在「做更多」,還是「做更深」?
👉🏻 如果你沒有時間變多、能量變多,那你就只能靠「捨」。

最重要的事是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上;策略從來不是做什麼,而是不做什麼。

7️⃣ |你是想要從這個世界拿走什麼,還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?

電影裡,有一段讓我紅了眼眶。

捨我其誰的胡定華離世,所有科技大佬親自到場送行。
因為他不只扛下責任,更在無數人不看好、不理解、不支持的時候,堅持走自己的信念路。
那時經濟部連內部都反對孫運璿部長、媒體唱衰聯電會是跛腳企業。

我不禁思考:如果是我,我敢執意前行嗎?我能如此堅定嗎?

但所有的「你不可能」,都成為他們的「我們偏要」
這證實了:
👉🏻 決策的遠見,不是短期回報,而是能不能扛住全世界說你錯時,你還知道你是對的。
而當機會來時,他們已準備好,於是一把火就燒起來。

於是他們的名字在有一天被記住,讓人生不虛此行。
而我呢?我想為樂樂留下什麼?我想在這個世界留什麼痕跡?
我真的想要留下,有機會讓樂樂成長更好的環境、讓樂樂看著我長大而我是更好的示範。

最後,我想說的是:

造山者的精神,並不是只有護國神山才需要。

我們每一個專業工作者、每一個個人品牌經營者、每一個試著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的人——
只要你願意從不起眼的開始,願意跌倒後再站起來,願意拒絕容易的、選擇對的,那你就是某一座「山」的建造者。

不是為了做一個誰的傳奇,而是為了給下一代看見:原來這條路,是可以走出來的。

而What’s Next?
很多時候面對挑戰,靠的是意志力,
就算被打翻了滿頭是血是泥巴,都要站起來再打。
我們的挑戰就是我們要繼續求發展!是要站在國際上競爭!
只許成功、不許失敗、致力奮鬥!

這也是為什麼管顧一說「要不要一起去新加坡講課?」
我二話不說答應,雖然錢不多、又要離家好久,但我也希望可以站到國際市場!
因為台灣真的很值得被更多人認識!!!

觀影後,樂樂也給了我她的心得,說得也很好:
👉 從無到有雖然辛苦,但很重要
👉 跌倒了也要站起來,要有運動家精神
👉 要持續學習,不斷進化

#從無到有 #做品牌也可以有護國神山的精神
#不是夠強才開始 #是開始了才變強
#敬每一位造自己人生高峰的人

Brand Identity Matrix
Marketing Mi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