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哲學家塞內卡的名言:「人不是因為事情困難,才不敢去做;而是因為人們根本不敢去做,事情才變得困難。」
我是一個極度有自己「價值觀」的人,因為我一直將「把自己當品牌經營」也就是個人品牌當作信仰來遵循,唯有自己做到,才能帶著學員客戶去做到。
品牌是「品牌認知」,也就是靈魂,包含願景、使命和價值觀,和「產品承諾」,也就是提供用戶所需要且你實現他美好生活的功能所形成的載體。
所以我會隨時跟自己對話7個問題:
#我做這件事對我的意義是甚麼?(初衷)
#這件事跟我的初衷和願景價值觀相符合嗎?(信念)
#我做這件事開心嗎?(喜歡)
#我擅長做這件事嗎?(擅長與能力)
#我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甚麼好的改變?(貢獻)
#這個世界有我沒我有甚麼區別?(影響力)
#我在每一個與對象的接觸點是否維持一致性?(承諾)
甚麼時候要 Say no和放下?
對象跟價值觀不一致的時候,或是可能得到的利益卻會違反自己的價值觀時。我就會選擇放下,或是say no。
這周就發生一件小事,有一個新會員要加入BNI華聚恩分會,因為他的推薦者已經不是我們分會成員,我詢問董顧該怎麼處理推薦人這一欄。一輪討論後,董顧提到先給三長,我們很當責可愛的副主席說「辛辛只缺一位就能拿到金質獎章」,我拒絕了。原因如下:
1️⃣是我的才是我的:每一個有付出,才是我該得的,問自己:「你做的這件事情,明天如果曝光,是不是真實的?會不會怕實情被知道?」
2️⃣不能複製的事情不做:雖然過程是我在關心追蹤,但不能因為我是這屆三長就拿取,那下屆三長呢?下下屆呢?不能複製的事情不做,是我帶領團隊和運營很重要的原則。
3️⃣有功是團隊有功,有過是我能力不足:我付出得最多嗎?我的領導團隊沒有得到,我不能先拿,我的存在價值是因為他們而有,如果我做到甚麼也是因為他們願意跟著我一起做。
**華聚恩這一屆進了10個新會員(相較於上一會期7位,目前任期尚餘2個月,已經成長43%,還有2位等待入會中),而且新會員剛入會就十分願意邀約來賓和引薦新會員入會。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,是整個領導團隊一起做到的。
👉🏻所以,在看長遠的狀況下,在對整個組織穩定性是否有好處考量下,在對自己價值觀的信念下,我拒絕了。儘管我知道拿到BNI金質的好處和能見度、信任度的提升,但這跟我品牌價值觀相違,跟我的願景初衷和利他性相違。
個人品牌的價值觀
領導團隊願意成為我這一屆的領導團隊,出於信任,我不能浪費學員、客戶、會員夥伴、領導團隊的信任。我是一位講師、顧問、教練,我做的事情在傳承、傳授和相信帶來美好,所以我不能做違背正直誠信和美好未來的事。
品牌是創造改變,發揮影響力的最好工具,但為了品牌的永續經營,要取捨也要放下許多。
我試著不去想甚麼時候會得到,而是在意每一個與人接觸的瞬間,因為唯有我自己相信品牌和品牌帶來的意義,品牌才會真實存在。
個人品牌和創業主對品牌信仰的決心,和貫徹意念的堅持,會形成強而有力的文化基因,進而帶來複利。
最終,當你的品牌創造出信任,自然會發揮力量,促進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