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am 12 16 9

你看的是「數字」還是「數據」?

你看的是「數字」還是「數據」?

每次跟年約客戶開會,我都深有所感。創業過程壓力真的太大了,品牌發展的過程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,所以很多執行長都真的是「執行」長,被事情追著跑,每分每秒都要下決策,但都擔心自己下錯決策。顧問過程,我常常聽客戶問出一個問題,接著他又自問自答否決了自己的問題,又再問了一個問題。
.
創業過程真的是充滿焦慮和不確定性。難怪台灣創業超過三年的機率那麼低,不只是因為成功機率的問題,不只是走了彎路交了學費的問題,更多是這個過程真的不容易熬。
.
因此,因為這些的壓力,我發現客戶很容易看到的是「數字」而非「數據」。今天,我想說說這兩者的差異。

▌數字,是單一的;數據,是綜合的。

業績數字,就是業績數字。但如果這個品牌業績數字,綜合每個品項不同的業績占比,我們考量了品項屬性,包含它在哪個品類、品類市場狀況、競爭對手業績和概況vs不同通路,而我們做了哪些價格促銷或活動又是不是work等等等等,你開始看「數據」了。
.
數字是點,但數據得把點連成線和面,甚至思考整個局,才有辦法真的得到洞察。洞察不一定對,但光看數字一定沒辦法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走。
.

▌數字,是看到的表象;數據,是挖掘的洞見。

數字,你只能說大小和漲跌,你只知道變動而不知道原因。但如果你知道每一個數字為什麼變動、被甚麼驅動,這個甚麼A又主要來自於甚麼B,再來甚麼B藉由挖掘你又知道了來自於那個C為主,最終你知道你要解決的是那個D。再反覆透過不同的面向去驗證,挖掘,找到一個底層邏輯,看的才是「數據」

數字是表,但數據是裡,而且真真正正的核心。

而這個數據分析能力,恰巧是我們在這個過程,從小到大學習數學後,都難以培養的,因為我們教育教的是「答案」,但解題思路比答案重要一百倍。這幾年我也才深覺,念博士的那五六年還是有點用,因為博士的任何期刊論文和畢業論文的題目,都得自己找問題、定假設、想思路、下結論,最後留下一個伏筆做未來研究用。
.
加上博士畢業後,正式進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,是Nielsen,從大數據分析、外商客戶專案得看量化和質化的大小數據、以及有機會參與大中華區Marketing Mix Model專案(最近Meta也剛好在推這個,沒想到我1x年前就碰了),大抵也被各大外商客戶磨過,也訓練出一些數據分析的能力,對數字敏感度滿好。
.
所以,客戶常常在跟我一問一答的過程,看到我打開excel,邊做了一個表,key進幾個數字,然後告訴他應該怎樣可行、接著需要哪些數字,放進這個表大概可以看到甚麼。或是,從財務報表看不同成本的%,告訴他哪邊好像不太合理,問細項、看比對、接著再看各個單位的組成、各個產品品項的占比等,告訴他大抵組織出了甚麼狀況,哪個產品可能末日黃昏,哪個產品可以試著做renovation去升級。
.
看數字,很重要;懂數據,更重要。行銷人員如果只會執行,也行;但執行長營運長如果還是只看數字只執行,會挺災難。這個能力要怎麼培養,如果你買不起Nielsen Kantar或各家市場研究、管顧的報告服務,可以找一位有商業品牌運營經驗和數據能力的專家,帶著你跑個一兩年,如果他夠深入然後你們配合也夠密切,大抵你也會有這樣的能力。
.
經營事業壓力真的很大,但如果你不好好懂數據,可能會讓你壓力越來越大,因為每個焦慮不明所以,每個決定都不太確定,那真的很難走長久。願我們都能一起越來越好!
#共勉之
#事業品牌顧問碎碎念

Brand Identity Matrix
Marketing Mix